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神学论文

从古代教会史中看教会的牧者角色

2016-07-22

张忠成

关键词:牧者角色  把持真理  忠心侍奉  爱心关怀  重视圣言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代的变迁、观念的改变,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是不合理的东西会变得合理,本来是合理的东西也许就变得不合理了。很多时候,在教会的侍奉中也是一样,包括在牧养教会的事工中也是如此。今天对教会的牧者也有很多比较自由的说法,而且也可以开始加以评论了。有的时候我们在社会上经常会碰到有人这样问:你们做牧师的人是什么级别?牧师是什么职称?也有做牧师的人在他自己印制的名片上写“某某牧师”,后面还特别加上了一个括号,括号里的内容是“相当于处长”,他的意思是要告诉别人:自己是做教会工作的,在教会中的工作也一样是有级别的,他自己的级别就是“相当于处长”;等有一天他如果做了主要的牧师,那么在括号里的内容就可能是“相当于局长”之类的话了。总之,这样的人要表达的是自己的身份角色,要表达自己的地位又是怎样的?

牧者在教会中是要做上帝家里的工作,牧者也扮演着一种角色,而且这种角色一定不会是单调的,应该说在牧者身上的“牧者角色”或者“牧养角色”是多方位的。今天我们不妨从古代教会的历史,尤其是从使徒后时代开始到中世纪之前有选择的来列举一些例子或观念。从而给我们今天在教会中的侍奉起到一些帮助。

一、牧者需要识别真假先知真假教师

在初期教会的时候,牧者角色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变化,也变得比较复杂起来。有很多因素决定了侍奉的特定形式,其中有几项是最为重要的,比如:教会经历了制度化这个自然的过程;教会的分裂和教会面临各样的冲击导致需要确定和维护正统的信仰,这也影响了牧者的角色;教会牧者自己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牧者的侍奉;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有的时候也是会影响牧者的角色。使徒后时代的教会还受到很多的迫害,但是到了君士坦丁的时候慢慢地基督教就被罗马帝国认可了,而且对当时的文化也进行了洗礼。在这种时候侍奉也无可避免地要作出改变来适应教会际遇的转变。事实也给我们看见:如果教会不改变,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使徒时代结束以后就是后使徒时代的开始,这个时候教会有很多的难处,尤其是来自罗马帝国各样的逼迫和来自文人学士方面的攻击。在那个时候教会的牧者是怎么来参与教会侍奉的呢?

比如被认为古代“亚西亚的第一大都会”的以弗所,那里的教会是使徒保罗化了很大的时间和代价建立起来的,并且使徒保罗也在以弗所住了三年之久。当他离开以弗所以后,就有提摩太来作以弗所教会的领袖,但是在保罗第二次坐监时,提摩太被召到罗马,也被关在监狱里面。当主后66年犹太战争爆发时,使徒约翰就到了以弗所成了这个教会的领袖。使徒约翰是很适合作以弗所教会领袖的,因为他是一位主所爱的,有爱心,又有谦卑。有关约翰爱心的见证在教会中还是很多的,比如最后的遗嘱:“小子们哪,你们要彼此相爱。”同时,由于在当时教会中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显然是有一些矛盾,是互相嫉恨的,但约翰却是一个超呼党派和纷争的人。就这一点可以看出约翰的胸怀是宽宏的。并且约翰要对付的不仅是这些,还要对付当时的假师傅和不纯正的倾向已经开始侵入到以弗所,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就是克林妥(Cerinthus),他是与使徒约翰同时代的人,就是这些师傅中最著名的一个。他属于“灵智派”的主要成员,对教会的危害很大。针对克林妥的思想,使徒约翰在以弗所的时候做了大量解释的工作,可以这样说,他在那里是极力地为真道争辩,并且在以弗所时写了《约翰福音》来坚固信徒的信仰。

我们如果再去看《十二使徒遗训》(Didache)这份早期的教会重要文献,就可以知道在这份文献中是继续承认“巡回教师”(牧者)和拥有灵感的先知的价值,但同时也提出了警告:并不是所有宣讲这种权威的人都是真的。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已经在教会中开始需要防止假先知的出现了,当然是因为教会中已经出现了假先知。

因此,在早期教会的重要文献《十二使徒遗训》中对待假先知和假教师就规定了一些必要的预防性的指导:如果这些人只停留在一个地方已经超过了三天,就有可疑的地方;这些人的行为会证明他们的预言是否有效;如果他们在劝勉教会或者说是受到了上帝的灵感动的时候又要求别人给他们钱,就可以把他们看作是“骗子”。正因为“巡回教师”和到处移动的先知存在有危险,所以当时的地方教会领袖就变得非常重要,自然就成了巡回先知和传道人的对手。牧者们要具有的素质就是能够分辨真假,能够带领信徒走在正确的教会成长之路上。

二、牧者需要遵行规矩按着次序保护羊群

从早期教会的一些文献中给我们显示出来,神职人员和平信徒的分别是越来越明显,而且在这些文件中也越来越强调,平信徒是需要服从神职人员的。这一点在《伊格那丢书信》里面尤其明显,在这些书信中已经看见教会侍奉的三种架构已经存在,包括:主教(bishops)、牧师(教士)(priests)和执事(deacons)。而且这个架构已经成了当时教会的实质。伊格那丢非常强调一件事情:信徒最重要的就是要“服从主教”。因为主教是拥有上帝所赐的权力,信主的人应该好像羊一样跟随他们。从伊格那丢的观点中让我们看见有几个重要的意思。第一是,在教会中的侍奉人员、教会中的牧者是很重要的,他说:“得到你们恰当地尊重的牧师是为上帝争光的人,他们好像琴弦附在竖琴上一样配合主教,结果产生了一首赞美耶稣基督的诗歌,这首歌发自合一的心,以及和谐的爱。”第二是,教会的发展中需要榜样和凡事按照规矩而行,在使徒保罗所写的《哥林多前书》14章40节就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伊格那丢的书信中这样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追随主教,好像耶稣基督追随上帝那样服从主教,你们也要服从牧师,正如你们服从使徒那样,也要尊敬执事,好像尊重上帝的命令一样。”第三是,神职人员和平信徒的阶级心态的产生,其实是因为教会在遭到迫害的背景下才慢慢开始的。其中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迫害和异端或者异教的搅扰,主教、牧师就必须要表达出那种权威来。虽然今天的教会,今天的时代绝对是不能讲阶级的观念,不能形成阶级的现象,但是当时的主教和牧师是首先要面对那些对教会的冲击,并且理所当然要保护上帝的羊群——教会。所以那种带有阶级心态的情况实际上是发自对保护教会、保护羊群的渴望。

三、牧者应该深表同情关心信徒灵命成长

与伊格那丢同时代的一位名人是坡旅甲(Polycarp,约110年),他是士每拿的主教,据说是使徒约翰的门徒,在他10岁以前就已经信主,并且他为人也很忠朴。后来坡旅甲是为主殉道了,迫害他的人是用大火把他烧死的。坡旅甲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他也鼓励信徒要服从牧师和执事来表达教会中牧者的权威,但是他没有提到“主教”这个职位,而是强调牧师(教会牧者)应该有的素质。坡旅甲曾经这样说:“至于牧师,他们应该很有同情心,对人要怀着深深的同情心。他们有责任挽回流荡的人,留意所有不坚固的人,永远都不应该忽略寡妇、孤儿和那些有需要的人。他们永远都应该关心在上帝和人眼中是可敬的事情。他们必须严格避免流露出自己的坏脾气、偏袒或偏见。他们绝对不会贪财。他们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有什么缺点,也不要太随便谴责别人,也必须十分明白,我们所有人都犯了罪。”这段话语中具有很丰富的内容,比如:第一,做牧者的人必须要有同情心,要有爱心。因为没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是永远也不可能把教会的工作做好,不可能爱护羊群,相反的,只是想要从羊群的身上榨取自己的利益。第二,牧者在关怀人的时候还得注意一些方法,特别是对人的信任尤为重要。作为牧者来说,不关心人已经是够糟糕了;如果牧者在关心人的时候动机不纯或者是本身对人就不信任,那几乎就成了对人的侮辱。如果牧者是以一种居高临下、尖酸刻薄或者不耐烦的态度去对待教会中需要牧养的人,那么就会有损于哪怕是最为慷慨的“付出”,哪怕是“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仍旧是没有益处、是虚伪的。所以从初期教会的历史文献中让我们看到,对待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应当采取真诚关怀和同情的仁慈之心。“受帮助的人的尊严应受到体贴周到的照顾。”

初期教会的历史中北部非洲的教会贡献是很大的,在埃及有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约155-约215年),他出生于富有希腊哲学思想的雅典城,革利免从小就研习希腊哲学思想,耳濡目染柏拉图与斯多亚主义的哲学流派,这种环境自然造就了他喜爱思考的习惯,也因为有这样的基础,他在信仰基督以后将基督教信仰融合于希腊哲学思想,也因为在亚历山太不受到当时古代大公教会对哲学的批判,所以哲学思想成为基督教的思想工具。革利免基本上是认同教会侍奉中的三重架构,就是:主教、牧师和执事,他认为这三重架构就是天使的荣耀,但是他没有象其它人一样把主教凌驾在牧师之上。在牧养教会方面,革利免是非常关心基督徒灵性生命的成长,在灵性生命的成长中需要顺服牧者和顺服牧者的教导。他相信一件事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他是希望信徒在灵性成长的过程中要多多的与追求长进的人在一起,正如《提摩太后书》2章22节所说的:“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在革利免的讲章《富人的救恩》中这样说:“富裕的朋友,为了这个目的,你应该找一个属上帝的人作你的导师和向导,尊敬他、敬畏他。努力听从他的责备,你的眼睛就不用流泪,你灵魂的快乐也就不会中断了。……”

我们思想了上面这些教会历史中的人物所表达出来的牧者角色也许会对我们今天在教会中学习侍奉有一些帮助。但愿我们把那些属灵伟人如同云彩一样围绕在周围不断地激励我们,使我们的侍奉真正的有价值。

随着君士坦丁皇帝对基督教产生了好感,君士坦丁就于313年和李锡尼合力征服罗马帝国东部,并与李锡尼在米兰达成协议,签署《米兰敕令》,就开始停止对基督教的迫害。并且宣布罗马帝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要求各地归还被没收的教产。到此为止,初步奠定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且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也慢慢地成了“官方的宗教”(公开的宗教信仰)。到这个时候,要思考教会受到迫害和不用为信仰付出多少的代价,甚至可能在社会上还会得到好处,两者之间的分别就使教会有了相当不同的性质。在这个时期所写的教会文字已经有大量的牧养关顾的内容了,牧者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他们所要面对的人,需要时那么繁多,而且他们也已经留意到牧者所需要的基本牧养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四、牧者要追求圣洁无暇有天使的美德

在初期教会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可以留意两个主流的发展史。第一个发展史来自于加帕多家教父,由该撒利亚的巴西流、拿先斯的贵格利和女撒的贵格利,然后经过被尊称为金口约翰的屈梭多模到罗马教会的大贵格利。另一个发展是从米兰的安波罗修开始,到希坡的奥古斯丁。

加帕多家的教父有很深的功底,有神学造诣、有写作恩赐,而且也有牧养和讲道的恩赐。拿先斯的贵格利是既重视牧养的工作,同时也觉得牧养工作的艰难。他就说:“因为在我看来,引导人这种最反复无常、千差万别的受造物,是艺术中的艺术,科学中的科学。”相比较起来医生的工作就要容易很多,因为牧者的工作包括“通过从我们多重的本性中除去一切野蛮和残忍,以上帝认为温柔和可亲的东西取而代之,然后诊断和治疗习惯、激情、生命、意志和我们内里的其他一切。”

屈梭多模(344-407年)是一位很有讲道恩赐的传道人,所以被称为“金口”。而且他对牧者的要求也是很明显的,他觉得牧者需要圣洁无暇的品德,有天使般的美德。他认为牧者必须“有尊严、却不自大,令人敬惧、却仁慈,勇于指挥、却和蔼,大公无私、却有礼,谦虚、却不卑恭,坚强、却温柔。”这样的话才可以对抗在侍奉当中所要碰到的任何难处。从当时的教会记载中也知道教会的牧养已经很不容易了,信徒对牧者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教会中的信徒会提出很多的意见。教牧人员在行政或者牧养上有什么纰漏的话就会得到指责,甚至信徒会以“他没有探访我”这样的一种声音来指责教会的牧者。屈梭多模是非常关心信徒的一位传道人,他认为健康的人和生病的人都是需要牧师前往探访,而且有一件事情一定要注意:去探访信徒不是为了使自己更加虔诚,而只是为了表达自己有这样的光荣或者福气。他是把做好牧者工作提升到了动机纯洁的这样一个高度,这恐怕是任何时代的教会都必须要深思的问题。

大贵格利(540-604年),被称为是“伦理神学家”,他很有教会管理的恩赐,也写了很多的书刊,其中一本就是《牧养规条》,在这本书中,他讨论的就是牧养关顾的事情。大贵格利也是非常关怀教会信徒的传道人,他自己在这方面就相当的注意,他提出了对牧者的要求:“因此,他们在思想上需要纯正,在行动上需要卓越;在沉默时需要谨慎,在说话时需要对人有益;要怀着同情心作每一个人的邻居;在默想上要超越众人,借着谦卑与正直生活的来往;不会因为专注于外在的事情而放松对内心的照顾;也不会因为为了内心的独处就忽略了外在的事情……”这些要求到了今天的教会建立和发展中仍旧不为过时,仍旧是当今的教会牧者需要深思和实践的。

五、牧者需要灵巧对待牧养的对象

初期教会的时候对传道人是相当重视的,因此常常会用一些比喻来形容牧者的身份,这既说明牧者的重要、牧者生命的荣耀,同时,也说明牧者的职责。

比较明显的比喻是传道人是牧羊人,传道人也是医生,这些是相当普遍的一种形容牧者身份的。除了牧羊人和医生之外。屈梭多模也将牧者和君王来进行比较,他觉得牧者的工作比君王优胜。初期教会的教父也将牧者比喻为舵手,熟练地来操纵教会这艘轮船。亚历山大的革利免曾经这样说:基督徒坚定地定睛于上帝,就好像水手留意舵手的示意一样,这样就可以随时知道舵手给他们的信号、命令,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轮船可以安全的到达港口。

其实每一个对牧者的比喻都是有更重要的意义,比如牧师是医生这样一个比喻,当时的教会所强调的是不能够以同样的方法去治疗不同的疾病,甚至不同的病人。拿先斯的贵格利就说:“不能每一次都以同样的药物或食物治疗病人,应该根据病人的健康状况和病情去作出调整,同样,灵魂也是需要不同的指示和引导。”大贵格利也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有些事情对某些人有益,却往往对另外一些人有害;能够滋养某些动物的草药,对另一些动物却往往是致命的;能够使马匹安静下来的轻轻的嘶嘶声,却会刺激年幼的野兽;能够缓和一种疾病的药物,却会加剧另一种病症;能够令强壮的人更有活力的面包,却会夺去小孩的生命。”他们的话语对今天的牧养事工仍旧是很有用的。而且牧者医治信徒和医生医治病人也有很多的不一样。因为两种病人在对待自己的病情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态度,当然在医治的时候所用的技巧也是不一样的。因为牧者要医治的病人往往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真实状况的,而且会隐瞒自己的毛病。牧者所能使用的疗法就是规劝,他们不能勉强人。即使当事人是承认自己所犯的罪,在治疗的时候应该因应犯罪的人,而不是按照所犯的罪行。目的就是以免牧者在希望修补破烂的时候,却使伤势变得更大,在满怀热诚的努力换回失足的人时,却令伤势变得更严重。这就说明当时的教会已经很重视牧养的技巧了。

在教会牧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的人要不同的对待。因为有的人受教义的引导,有些人是从别人的榜样中得到训练,有些人需要马刺,另外一些人需要勒马绳。……在大贵格利的《牧养规条》里就特别说到了这一方面的技巧。他把教会中的信徒分为36种,并且也说明这些不同的信徒需要怎么样来对待,他也说明了每一种方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并且在这些方法中也会存在着不可预计的陷阱。大贵格利说到信徒可以分为:富人、穷人,有耐性的人、没有耐性的人,健康的人、病人,怠惰的人、热情的人,固执的人、反复的人,已婚的人、单身的人,制造麻烦的人、使人和睦的人,出于一时冲动的人、早有预谋的人。……

六、牧者始终要以上帝的圣言为牧养资源

初期教会的历史中我们发现那些牧者们在劝勉教会弟兄姐妹的时候是大量地引用圣经中的话语。他们引用圣经不是因为圣经的文字比他们自己的文字更有力量,而是因为他们认为圣经是他们牧养时使用的主要药物。金口约翰屈梭多模就这样说过:“只有一种指定的医治方法和途径……就是有力地应用圣经的话语。”所以每一位做牧者的人都应该热中于让耶稣基督的话充满自己,这样的话,牧者在说话的时候才有效力。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由牧者照顾的灵魂就会好像在波涛汹涌的海上颠簸的船只一样。屈梭多模就认为,讲道是牧养工作的重要范围。牧者必须在讲道上要好好细心地研究,即使那些似乎在讲道上很有恩赐的人也没有例外。讲道的人不应该受到听道人的喝彩或者批评的左右,他们应该努力做好讨上帝喜悦的工作。

生活在意大利北部著名城市米兰的安波罗修(339-397年)对教会的发展和牧养的影响是很大的,安波罗修被人们称为是中世纪的第一位大主教。他一方面用他本人的表现来发出影响的,比如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另一方面是他对伟大的神学家奥古斯丁的影响。就他自己来说在他写的《论神职人员的职责》这一本牧养神学的教科书,是非常重视牧者的道德的生活。他是以西塞罗的著作为基础,觉得“智慧”、“公义”、“坚忍”和“节制”是四种异教的经典美德,再加上“信、望、爱”这三样基督徒的美德。

安波罗修的贡献不仅是自己的行事为人给人留下了榜样,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奥古斯丁的影响,奥古斯丁就是通过安波罗修的人品和博学的讲道而信主的。可以说奥古斯丁是一位牧养神学家。他提出了牧者的职责,就是“谴责挑起争端的人,安慰勇气不足的人,扶助软弱的人,反驳敌人,提防陷阱,教导无知的人,唤醒懒散的人,劝阻那些想做不诚实买卖的人,使放肆的人守规矩,安抚好争辩的人,帮助穷人,解放受压迫的人,鼓励善良的人,忍受恶人,和所有的人。”

奥古斯丁同时也是一位“讲道学之父”。他是一位很有讲道恩赐的人,是很受信徒欢迎的讲道者,在讲道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讲道中的目的就是要“解释圣经”、“教化信徒”和“劝化信徒”能够不断的长进。他讲道的主题和方向总是由圣经的经文所决定的。因为他相信:圣经的本身就是一本自足的书,因为圣经所涉及的是人类生命的全部,可以应用到任何的时代之中。

今天在教会的牧养过程中应当看到,牧者是属灵的导师,不单是要提供给教会道德指引,或者引导人接受上帝的赦免,必要时也要和别人一起走过生命中的危机和苦难。牧者的目的就是带领羊群到青草地,但是到那里可能要经过寒冷和黑暗的山谷,而牧者也必须和羊群一起。可以肯定的是,牧者与很多其他处理人存在的绝望景况,所不同的地方是牧者的确能够在基督里提供答案。我们必须向那些在黑暗中的人宣告,耶稣是世界的光,向那些面对死亡的人宣告耶稣基督复活的信息。今天有很多人都比以往几代人更能够感受到人类的实际景况,也发觉传统的传道和牧养方式在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时,不能发挥该有的作用。因此他们采取了一种牧养的取向,将重点放在了辅导室,而不是讲台。有些人认为,辅导是牧者的基本任务。因此有牧师就脱下属灵和全面的实践者这件外衣,换上了专业心理学家的装束。在这方面,牧者应该注意或者必须抗拒一个试探:放弃他们可以运用的“属灵资源”,采用表面看来更吸引人的流行心理学取向。虽然这些心理学可能有助于他们明白人的本性,但是首先和首要的仍然是:牧者(或者传道人)是一位属上帝的人。

小结

讲到这里我们基本知道了在初期教会的历史中,教会的牧者所承担的角色是什么,而且牧者的角色是多样的、应该丰富的。知道这一些以后可以让教会牧者在面教会各样圣工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平衡的取向,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当今的教会中最终使圣工更为有效。但愿上帝恩待今天已经在教会中侍奉的牧者和将要走上牧养岗位的牧者,能够从教会历史的著名牧者的榜样和训言中得到一些启发,让牧者们在学习侍奉的时候就有一个预计,并且能够有目的的进行装备,使“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6)这样在教会的牧养过程中就能够使教会大得益处,让上帝的名得着荣耀。

上一页创建心灵神学 ——基督教中国化一种可能的途径
下一页从圣经角度看三自原则的合理性
浙江光盐爱心基金会 | 中国基督教网站 | 金陵协和神学院 | 国家宗教事务局 |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 |华东神学院 | 广东协和神学院 | 重庆市基督教两会 | 湖南省基督教两会 | 广西基督教两会 | 陕西省基督教两会 | 河南省基督教两会 | 北京市基督教两会 | 广东省基督教两会 | 湖北省基督教两会 | 四川省基督教两会 | 内蒙古基督教两会 | 青岛基督教两会 | 成都市基督教两会

版权所有: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浙ICP备15043450号-1 管理后台
联系电话:0571-86686682 邮箱:183086131@qq.com 联系人:姜崇恩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路132号